close
一、地理暨歷史
  1. 一般的「二分法」:
   *東國和西國
   *江戶和上方
   *東京和大阪
   *關東和關西
   *東日本和西日本
  2. 外觀:
   *東日本:又稱「繩紋型」,因繩紋時代的遺骨及出土物多在東日本發現的緣故。這個地方的人的特徵為臉的輪廓為圓形、濃眉、大眼、耳垂較長、身材較短、手腳較長。
   *西日本:又稱「彌生型」,因彌生時代的遺骨及出土物多在西日本發現的緣故。這個地方的人的特徵為臉的輪廓為細長形、眉毛細長且稀疏、眼睛細長、身材較長、手腳較短, 此種類形, 在世界上也是屬於比較少見的人種。
  3. 「關東」和「關西」的由來:
   *「關」指的是關所。在江戶時代前,關東和關西的界線是在近江(滋賀縣)的逢坂(おうさか)的ちに鈴鹿(ちにすずか)、不破(ふわ)、愛発(あらち)三個關所,以東為關東,以西為關西。在江戶時代後,以箱根關所為界。現在則是以名古屋為界(其中關西大多指京阪神一帶) 。
   *關東在鎌倉幕府及江戶幕府時代,指的是將軍府所在地。
   *關西又稱「近畿」。「畿」是首都,天皇政權的中心,是屬於高文明的地區。「近畿」為靠近京城的地區,包括京都、滋賀、三重、奈良、大阪、和歌山、兵庫等二府五縣。
  4. 注意:
   *在鎌倉時代之前,關西是政治、經濟中心,關東屬於野蠻地區。關西這個名稱是後來政權移轉後才被使用的。關西這個名稱的出現,不但代表著關東政治權力的取得,為今日的強勢立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代表著關西勢力日漸衰微的開始。
   *「近畿」這種說法,在關西地區及非正式場合用得較多,一般還是用關西來代表京阪神等地區。主要原因是現在的政治中心已經是在東京,對關西使用「近畿」這種字眼,似乎是不太恰當。
二、語言:
   *關東地區:東京弁
    關西地區:京都弁、大阪弁
   *東京弁的語言特徵:硬、冷、清晰、尖銳
    關西地區的語言特徵:柔軟、圓潤混濁、朦朧
   *在關東地區使用率頗高的「ばか」,在關西卻以「あほ」來取代。「ばか」使用的B和K的破裂音,易給人一種瞬間性的尖銳感「あほ」用的是短母音A、子音H和長母音OU,聲音聽起來感覺會比較圓滑一些。
三、食物:
   *有一句話,可以輕易的點出東京、大阪和京都的特性。
    在大阪,可以花很少的錢吃到好吃的食物。
    在京都,可以花很多的錢吃到好吃的食物。
    在東京,即使花再多的錢也吃不到好吃的食物。
    雖然這句話很明顯的是出自大阪,且有些嚴苛,但卻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一般來說,不管是飲食習慣、調理方式、對吃的喜好及重視程度、喜好的種類,東日本和西日本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雖然偶有因為對食物的稱呼方法不同而產生誤解的狀況發生,但如果了解後,倒也相安無事。不過,最難克服的是自小就習慣的食物的口味。許多西日本的人到東日本出差時,最不習慣的就是食物,不管是調味方式或是精緻度。而東日本的人到西日本出差時,最大的疑問是:「這裡的食物為什麼都不加醬油?」。這是由於西日本都市化得較早,再加上當年貴族文化盛行,使得西日本的食物風格較偏向精雕細琢,不惜花上數小時的工夫,只求口味的細緻及外觀之賞心悅目。而東日本重視調味,常發生因過度的調味而失去了食物的自然原味。所以西日本的人常覺得東日本的食物太過於粗糙;東日本的人常覺得西日本的食物沒有味道。
四、東京和大阪「潛在個性」之比較:
   *在個性方面,東日本取東京,西日本取大阪來做比較。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個性特徵較明顯,而且在以商業取勝的現代的日本,東京人和大阪人在日本的地位皆是不可忽視的。
   *東京:武士文化;大阪:商人文化
    ※東京是個以務農起家的城市,後來卻成為武士聚集的地區,更在鎌倉時代硬是把政權中心由京都給搶了過來(源氏和平氏之戰)。鎌倉時代(鎌倉時代結東後,政權曾轉回關西,為室町時代)和後來的幕府時代及武士文化達到巔峰的江戶時代,武士文化盛行。而關東地區為武士文化的發源地,自然造成不小的影響。不過有一點,許多老一輩的東京人對於大部份的人把江戶地區和東京畫上等號這件事十分在意,因為東京只佔江戶地區的一個部份,而不是全部。
     武士文化對東京造成影響:
     1.食:江戶地區聚集了不少來自各地、離鄉背景的武士。因為這些武士們不擅長料理,更因為千葉的醬油很有名,所以武士們做菜時喜歡以醬油來調味(例如東京的拉麵口味為醬油拉麵) 。菜色也較粗糙,以能填飽肚皮為主。不像京都般的精雕細琢。
     2.行:搭乘電扶梯會靠左站讓右邊的人先走。走路時,上下樓梯時也幾乎都是靠左。有學者認為這是武士造成的影響。「刀」對武士來說,是比自己生命還貴重的東西。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妥善地保護的己的刀。因為刀掛在身體的左側,為了預防敵人由左側過來輕易地把刀抽走,所以行走時靠左走,停留不動時靠左站,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刀。而東京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直到今天。
     3.企業文化:武士在江戶時代,成為薪水階級,必須依附在主人底下,無條件的為主人盡忠效勞:而主人也須對武士們善盡照顧之責任。近代的企業文化,則是武士文化的延伸。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幕府)都聚集在東京,職員們(武士)必須對公司盡忠。向別人自我介紹時,往往先介紹自己所屬的團體或公司,而不是自己的工作性質--如記者、工程師、司機等(武士時代,打仗時需先報出所屬的幕府的名號)。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庭。而且公司的機能延伸到員工的私生活。例如:員工宿舍的生活,員工家屬康樂活動會,婚喪喜慶等之賀禮、訃儀等,都是公司制度的一部分。「愛社(公司)精神」的強弱,被視為企業管理優劣的指標。其最終目的,無非要員工將身心全交給公司。在此狀況下,員工與其他同業缺少橫的聯繫,所以就難以跳槽到別家公司(武士不得任意跳槽至其他的幕府)。不論是非,毫不考慮地保護自己的上司,甚至為自己的上司的頂罪的情況也時有可聞。
     4.個性:因為武士一出門, 即隨時有生命危險, 所武士必須謹言慎行,而且需俱備「忍」的工夫、凡事需慎加考慮,不得輕舉妄動。因為這樣的關係,許多初到東京的人,包括日本人,都會覺得東京人很冷漠。其實,那是他們與生俱來具來的謹慎、自我保護的個性使然罷了。一般來說,對於初次見面的人,東京人較不會一下子就和他熟稔起來。通常先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了解對方的個性和用意。待一段時日之後,如覺適合繼續深交的話,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而且一旦東京人把你當成真正的朋友之後,一定是雪中送炭、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之類的講義氣的朋友。
     這樣的個性如表現在商業行為上,就如東京人最推崇的-德川家康一般,有著異於常人的忍耐工夫。訂定合約時,常常不惜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仔細推敲,直到認為完美的地步才簽約。不管是否為經常合作的對象,只要是新產品,必定會要求一定數量的樣品。若樣品使他們滿意,才會下委託生產的訂單。

    ※關於大阪的發跡,大部份的大阪人都歸功於豐臣秀吉。對於豐臣秀吉的景仰程度,可從大阪城的天守閣中看出。事實上,豐臣秀吉時代的大阪城早因戰爭而被攻破。目前所看到的大阪城,是由德川家康所建造。但是,在大部份的大阪人的心目中,大阪城和豐臣秀吉是劃上等號的。在天守閣裏,不但有專門的樓層介紹豐臣秀吉,並利用最新的科技,透過3D的技術來讓所有的人認識他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而德川家康,在許多大阪人觀念中,只不過是個掠奪者,對大阪談不上貢獻。大阪人景仰豐臣秀吉的原因,是因為他運用技謀、設計各種競賽,使大阪人在不知不覺當中,合力把他們的家鄉成功地塑造成一個商業的城市。
     一般地來說,這個時期,使得大阪的聲勢達到顛峰,對大阪人的個性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1. 商業頭腦:「もうかりまっか」(生意好嗎?)是大阪生意人之間的問候語。大阪人擅長吃苦耐勞,對於賺錢非常有概念,常常會有出其不意的新點子出現(如日本第一家百圓商店即出自大阪)。但是,常會發生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的情形。不管是購物或飲食,在大阪常可以極低廉的價格達到目的。經濟實惠是大阪生意人的最高準則,尤其在日本經濟泡沫化的現在更是如此。例如在百圓商店剛誕生時,曾遭東京商人批評。因為東京商人較迷戀銷售高級精緻的物品,認為一定要銷售最好、最高級的物品給消費者。而百圓商店所銷售的東西,大多為平價的日常用品,是許多東京商人所無法放下身段來銷售的。這樣的情況在泡沫經濟時代已完全改觀。由於經濟泡沫化,民眾消費能力大不如前,百圓商店反而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東京的商人也不得不承認百圓商店的消費模式。
     2. 個性:熱情、具有高度的幽默感。和嚴肅冷靜的東京人比較起來, 大阪人給人的感覺是親切、好相處。由東京移居至大阪居住的外國人比例也很高。以排他性的角度來看,在大阪人的身上幾乎是看不見的,對人不客氣而無恥是大阪人的壞處也可以說是個好處。因為這種直來直往的個性,是最方便相處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可察覺這個大阪人的喜好的情緒。但是,現實的個性, 有時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朋友之間的道義。
     3. 競爭:據說當年豐臣秀吉為了加速築城的進度,設計了許多競賽以激勵人心。不管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大阪人對於各種競爭,常展現出不服輸及積極的精神:
       a.根據「國際交通安全學說」指出:根據統計,大阪人的步行速度為每秒1.6公尺,排名世界第一(東京的步行速度為每秒1.56公尺,排名世界第二)。
       b.開車時,大阪人會在紅燈變綠燈前4.92秒前開始發動引擎,排名世界第一(東京為1.84秒前,排名世界第二)。
       c.行人在有倒數計秒服務的紅綠燈前,通常在最後10秒即開始邁出步伐。
       d.在大阪的街上,常可看見「三重停車」。
       e.等電車時,大阪人的「隊伍」通常呈圓弧形或扇形。電車靠站時,即各憑本事,迅速地成為微妙的二或三排走進電車(在東京,等待電車的人通常自動規矩地排成二或三排)。
     由以上所列之事實可看出,大阪人十分重視「奪得先機」。為了取得先機,他們講求效率,所以給人個性急躁給感覺,會想盡各種辦法以達到目的。雖然想法很靈活,常會有出其不意的新點子, 但有時會有走在法律邊緣甚至投機取巧的事情發生。

  *東京人:知識建立的方法在閱讀;大阪人:由談話中取得知識。
   ※根據『綜合出版指標年報』與『出版年鑑』兩部所收錄之「每年日本出版界動態的白皮書數據」得知,在1998年日本有4,453家出版社,其中有八成集中在東京,關西地區不到一成。
   ※日本全國書店約有2萬家,東京、關東地區即佔了三成。
   ※東京有全日本規模最大的書店,連世界最大書網路書店-亞馬遜,也選擇了東京作為據點。
   ※比較起來,東日本的人每年花在購買書籍的費用皆比西日本多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阪人雖然在閱讀的量也許比不上東京人,但是由於他們眼光獨特、具有商業眼光,以致許多由大阪人所推薦的書皆成為暢銷書。
五、現況:
  *東京人和大阪人之間的「戰爭」,大多是媒體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大、突顯他們之間的不和諧。事實上,雙方文化差異的事實是存在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他們會採取協調的方式,互相忍讓配合,如此倒也能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工作場合中的東京人與大阪人之間的相處,反而會因為個性特質的不同而相輔相成,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真正比較有問題的地方,反而是日常生活中,較容易因為觀念和習慣不同而產生的誤解與磨擦。但是,雖然直腸子的大阪人會直接將自己的不滿毫不保留的表示出來,但碰到注重修養的東京人,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困為東京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喜歡和別人爭執。碰到意見相左的時候,多半採取忍耐、相應不理,甚至運用無形的群眾壓力迫使對方屈服。所以,有很多出差到東京的人表示:在東京,會感到有一股無形的壓力、令人有窒息的感覺,離開東京之後,就舒暢多了。
  *目前東京為日本政治、經濟重鎮。世界各國、日本各地,當然包括大阪人,紛紛將事業重心放在東京。但對於大部份的日本人來說,東京只是一個賺錢、追求流行時尚的地方而不是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在東京的大企業裏,除了必須改掉說家鄉話的習慣之外,行為舉止皆必須符合東京的規定。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把自己包裝成東京人的樣子之後,才會適應東京的生活。因為時勢所趨,不得不到東京就職、發展事業的人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還是願意留在自己的家鄉發展的。
  *目前的大阪雖看起來處於弱勢,但大阪人在各行各業的表現,卻令人不敢忽視他們的存在。一般來說,東京的流行是短暫、一窩蜂的。但是大阪卻是注重自我風格,不在意當下的流行趨勢。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大阪應該會成為一個有生命力、個性十足、有自己的特色及風格的城市。而東京,雖然走在時代的尖端,但大多採集體模仿原則,很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一般的大城市相比,似乎很難找出她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